虽然中国的GDP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像之前几年一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中国的航空市场将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都将会是罗克韦尔柯林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先进的气象雷达、卫星通信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随着大量西方民用客机一起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在成功的本土化战略指引下,罗克韦尔柯林斯不断拓展在中国航空领域的发展空间。今天,其提供的航电设备已经被国内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选用,一些备受关注的国产民机项目,如新舟600、AC312民用直升机、ARJ21新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等也都选择了其航电及通信导航设备。
近日,借该公司商务系统执行副总裁Kent Statler先生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之际,《大飞机》杂志对其进行了专访。
《大飞机》杂志: 罗克韦尔柯林斯2014财年的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被认为是实现这份“超预期”成绩单的重要引擎。在中国近几年陆续上马的国产民机项目中,都有罗克韦尔柯林斯的身影。尤其是通过C919大型客机项目,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方的合作更加深入,不仅成立了相应的合资企业,同时双方也在进一步尝试合作研发。借此机会,请您介绍一下罗克韦尔柯林斯参与的中国民用飞机项目进展情况。
Kent Statler: 1973年,罗克韦尔柯林斯的产品随一架波音707飞机一起进入中国市场,有了第一次向中国客户证明自己的机会。10年后,我们注意到了中国想要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北京和香港设立了办事处。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有幸成为了第一家与中国制造商合作的西方航电设备企业,这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初具雏形。
新舟60项目打开了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的大门,我们的航电设备和导航设备被西飞所选用。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大了发展民用飞机项目的力度,许多大型项目陆续上马,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罗克韦尔柯林斯有幸作为主要供应商参与了这两个项目,作为中国商飞公司的生命共同体,一起经历了新机研发过程中的各种坎坷,同时也一起分享了ARJ21-700飞机获得型号合格证的喜悦。
通过C919项目,我们拓展了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先后与中电科、中航雷华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前者用于为C919研发和生产通讯与导航系统,后者则用于研发综合监视系统。目前,这两家合资公司正在努力建设完备的工程研发、系统集成和适航取证能力,未来合资公司将不仅生产C919飞机的配套产品,还将为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公司提供配套。在成功为新舟60、新舟600、C919交付模拟机之后,去年我们与中航蓝天成立了第三家合资企业,目前这家合资企业已经完成了737NG模拟机的研发,该型模拟机达到了业界的最高水平。对于这家合资企业,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其最初的服务对象将主要是中国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未来则会面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民用模拟机和培训市场提供服务。在今年年底,合资公司有望获得第一份模拟机订单。
除了上述两个项目之外,罗克韦尔柯林斯去年还获得了新舟700、AC312E、AC312C、AG600等多个项目的订单。目前,我们还在积极参与中航工业3吨民用直升机项目的竞标。在飞机售后市场,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合资企业——上海柯林斯航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组建,该公司旨在为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电和机上娱乐设备提供高质量的售后和支持服务。
《大飞机》杂志:在完成机体结构对接之后,C919大型客机即将进入系统集成的关键阶段,请您介绍一下罗克韦尔柯林斯提供的产品目前研制进度如何?与中国商飞的设计研发部门的对接是否顺利?您如何评价这个年轻的企业?
Kent Statler: 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着腾飞的挑战,任务艰巨,中国商飞公司在这其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波音和空客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如今雄霸全球航空业的成绩,中国商飞公司才刚成立7年,并且处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高科技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体来说,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进展十分顺利,双方在各个层面都建立了有效的沟通途径,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并正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运7、新舟60、新舟600到ARJ21和C919,罗克韦尔柯林斯都致力于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国产飞机上。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通信与导航解决方案、综合监视系统、客舱核心系统、机上娱乐系统和工程模拟机,这五个工作包中所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我们从西方最先进的飞机上引进而来的,与波音787、空客A350等都有很多共通性。同时,这些工作包我们在中国都有相应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进行生产和研发,就目前来看产品研发进度完全能够满足C919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
当然,作为系统供应商,提供设备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中国商飞公司做好系统集成的相关工作。无论是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团队,还是美国总部的技术团队,都在积极地参与这个项目,同时我们还与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了IPT工作团队。罗克韦尔柯林斯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不仅能够保证项目成功,同时还能够帮助中方逐步形成民机航电系统设计集成能力。在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年轻工程人员的蓬勃朝气,也感受到了领导层对于项目研制投入的心血与精力,我们坚信C919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项目。
《大飞机》杂志:去年年底,ARJ21-700飞机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不久将进入航线运营。您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如何评价这款飞机?由于后续飞机还将进行改进改型,根据目前航电系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您认为ARJ21的航电系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提升?
Kent Statler: 在ARJ21项目中,其90%的航电产品都应用了罗克韦尔柯林斯Pro Line21综合航电系统。由于ARJ21项目启动较早,其竞争机型在此期间已经进行了诸多改进,未来ARJ21想要获得市场成功,确实需要在后续的改进改型中花费更多的精力。
就罗克韦尔柯林斯来说,每年我们都在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2013年,我们对Pro Line21航电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具有包括LPV、RNP、FANS1/A、合成视觉、广播式自动相关监控和舵机与飞行员之间数据链通信等新功能,其探测雷达不仅可以分析雷暴,还可以探测到机身前320nm的湍流及风切变情况。同时,我们还对Pro Line Fusion驾驶舱系统进行了创新性开发,推出了业界首款基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合成视景系统。目前,Pro Line Fusion驾驶舱已经被安装在18种飞机平台上,涵盖了庞巴迪C系列干线飞机、巴航工业莱格赛450/500公务机等多个型号。而对于未来ARJ21的改进以及未来公务机的改型,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与中国商飞公司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将这些新技术用于ARJ21飞机上。
《大飞机》杂志:创新一直是航空工业不可避免的话题,波音和空客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下一代民用飞机”的构想。作为航电和机载系统的重要供应商,罗克韦尔柯林斯在新技术研发和规划方面有哪些新的想法?
Kent Statler: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保持业绩增长,建立核心竞争力,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力。爱迪生曾经说过,他在寻找世界需要什么,然后发明出来。他总是在寻求下一个创新和新一轮生产力的提升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方式。对于罗克韦尔柯林斯来说,创新也是其能够基业常青的关键所在。创新为我们的品牌注入了活力,也让我们在航空领域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罗克韦尔柯林斯,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我们每年会将年销售收入额的18%-20%用于创新研发,这个数字在业界是领先的。我们的这种研发投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永不减缓。
同时,随着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往往更多体现在技术先进性上,但现在除了技术创新的内容之外,客户更加关注解决方案的性价比。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投资进行优化,确保技术创新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这一点尤为重要。
《大飞机》杂志: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潜力巨大,除了上述提到的民用客机项目之外,罗克韦尔柯林斯在民航运输领域有哪些新的规划?在目前全球经济无法走出低谷的情况下,罗克韦尔柯林斯如何看待中国区域的业务发展环境?在新业务拓展、新客户或新型号争取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规划?
Kent Statler: 总体来说,罗克韦尔柯林斯近几年在民用航空市场展现了良好的增长趋势,从全球来看,我们在商用飞机市场收获了不俗的订单,同时国际公务机市场也呈现出了回暖的态势。去年,我们完成了对爱瑞克的收购,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服务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向航空公司提供任务关键型数据和语音通信解决方案。通过这次收购,罗克韦尔柯林斯将业务从天空延伸到了地面。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个业务拓展到中国,让更多的中国航空公司选择我们的产品。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的GDP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像之前几年一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航空市场将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因此,中国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罗克韦尔柯林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中国有许多新的项目值得我们去努力争取,例如,北京正在兴建的第二机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机会。罗克韦尔柯林斯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全球各大机场都有使用,未来我们也将积极参与竞标。
虽然中国的GDP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像之前几年一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中国的航空市场将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市场都将会是罗克韦尔柯林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先进的气象雷达、卫星通信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随着大量西方民用客机一起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在成功的本土化战略指引下,罗克韦尔柯林斯不断拓展在中国航空领域的发展空间。今天,其提供的航电设备已经被国内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选用,一些备受关注的国产民机项目,如新舟600、AC312民用直升机、ARJ21新支线客机和C919大型客机等也都选择了其航电及通信导航设备。
近日,借该公司商务系统执行副总裁Kent Statler先生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之际,《大飞机》杂志对其进行了专访。
《大飞机》杂志: 罗克韦尔柯林斯2014财年的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被认为是实现这份“超预期”成绩单的重要引擎。在中国近几年陆续上马的国产民机项目中,都有罗克韦尔柯林斯的身影。尤其是通过C919大型客机项目,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方的合作更加深入,不仅成立了相应的合资企业,同时双方也在进一步尝试合作研发。借此机会,请您介绍一下罗克韦尔柯林斯参与的中国民用飞机项目进展情况。
Kent Statler: 1973年,罗克韦尔柯林斯的产品随一架波音707飞机一起进入中国市场,有了第一次向中国客户证明自己的机会。10年后,我们注意到了中国想要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北京和香港设立了办事处。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有幸成为了第一家与中国制造商合作的西方航电设备企业,这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初具雏形。
新舟60项目打开了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的大门,我们的航电设备和导航设备被西飞所选用。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大了发展民用飞机项目的力度,许多大型项目陆续上马,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罗克韦尔柯林斯有幸作为主要供应商参与了这两个项目,作为中国商飞公司的生命共同体,一起经历了新机研发过程中的各种坎坷,同时也一起分享了ARJ21-700飞机获得型号合格证的喜悦。
通过C919项目,我们拓展了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先后与中电科、中航雷华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前者用于为C919研发和生产通讯与导航系统,后者则用于研发综合监视系统。目前,这两家合资公司正在努力建设完备的工程研发、系统集成和适航取证能力,未来合资公司将不仅生产C919飞机的配套产品,还将为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公司提供配套。在成功为新舟60、新舟600、C919交付模拟机之后,去年我们与中航蓝天成立了第三家合资企业,目前这家合资企业已经完成了737NG模拟机的研发,该型模拟机达到了业界的最高水平。对于这家合资企业,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其最初的服务对象将主要是中国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未来则会面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民用模拟机和培训市场提供服务。在今年年底,合资公司有望获得第一份模拟机订单。
除了上述两个项目之外,罗克韦尔柯林斯去年还获得了新舟700、AC312E、AC312C、AG600等多个项目的订单。目前,我们还在积极参与中航工业3吨民用直升机项目的竞标。在飞机售后市场,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合资企业——上海柯林斯航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海组建,该公司旨在为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电和机上娱乐设备提供高质量的售后和支持服务。
《大飞机》杂志:在完成机体结构对接之后,C919大型客机即将进入系统集成的关键阶段,请您介绍一下罗克韦尔柯林斯提供的产品目前研制进度如何?与中国商飞的设计研发部门的对接是否顺利?您如何评价这个年轻的企业?
Kent Statler: 中国航空工业面临着腾飞的挑战,任务艰巨,中国商飞公司在这其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波音和空客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如今雄霸全球航空业的成绩,中国商飞公司才刚成立7年,并且处于一个高度全球化的高科技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体来说,罗克韦尔柯林斯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进展十分顺利,双方在各个层面都建立了有效的沟通途径,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并正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运7、新舟60、新舟600到ARJ21和C919,罗克韦尔柯林斯都致力于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国产飞机上。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通信与导航解决方案、综合监视系统、客舱核心系统、机上娱乐系统和工程模拟机,这五个工作包中所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我们从西方最先进的飞机上引进而来的,与波音787、空客A350等都有很多共通性。同时,这些工作包我们在中国都有相应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进行生产和研发,就目前来看产品研发进度完全能够满足C919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
当然,作为系统供应商,提供设备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中国商飞公司做好系统集成的相关工作。无论是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团队,还是美国总部的技术团队,都在积极地参与这个项目,同时我们还与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了IPT工作团队。罗克韦尔柯林斯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不仅能够保证项目成功,同时还能够帮助中方逐步形成民机航电系统设计集成能力。在与中国商飞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年轻工程人员的蓬勃朝气,也感受到了领导层对于项目研制投入的心血与精力,我们坚信C919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项目。
《大飞机》杂志:去年年底,ARJ21-700飞机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不久将进入航线运营。您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如何评价这款飞机?由于后续飞机还将进行改进改型,根据目前航电系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您认为ARJ21的航电系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提升?
Kent Statler: 在ARJ21项目中,其90%的航电产品都应用了罗克韦尔柯林斯Pro Line21综合航电系统。由于ARJ21项目启动较早,其竞争机型在此期间已经进行了诸多改进,未来ARJ21想要获得市场成功,确实需要在后续的改进改型中花费更多的精力。
就罗克韦尔柯林斯来说,每年我们都在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2013年,我们对Pro Line21航电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系统具有包括LPV、RNP、FANS1/A、合成视觉、广播式自动相关监控和舵机与飞行员之间数据链通信等新功能,其探测雷达不仅可以分析雷暴,还可以探测到机身前320nm的湍流及风切变情况。同时,我们还对Pro Line Fusion驾驶舱系统进行了创新性开发,推出了业界首款基于平视显示器(HUD)的合成视景系统。目前,Pro Line Fusion驾驶舱已经被安装在18种飞机平台上,涵盖了庞巴迪C系列干线飞机、巴航工业莱格赛450/500公务机等多个型号。而对于未来ARJ21的改进以及未来公务机的改型,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与中国商飞公司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将这些新技术用于ARJ21飞机上。
《大飞机》杂志:创新一直是航空工业不可避免的话题,波音和空客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下一代民用飞机”的构想。作为航电和机载系统的重要供应商,罗克韦尔柯林斯在新技术研发和规划方面有哪些新的想法?
Kent Statler: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保持业绩增长,建立核心竞争力,都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力。爱迪生曾经说过,他在寻找世界需要什么,然后发明出来。他总是在寻求下一个创新和新一轮生产力的提升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方式。对于罗克韦尔柯林斯来说,创新也是其能够基业常青的关键所在。创新为我们的品牌注入了活力,也让我们在航空领域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罗克韦尔柯林斯,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我们每年会将年销售收入额的18%-20%用于创新研发,这个数字在业界是领先的。我们的这种研发投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永不减缓。
同时,随着航空航天与国防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往往更多体现在技术先进性上,但现在除了技术创新的内容之外,客户更加关注解决方案的性价比。这也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投资进行优化,确保技术创新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这一点尤为重要。
《大飞机》杂志: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潜力巨大,除了上述提到的民用客机项目之外,罗克韦尔柯林斯在民航运输领域有哪些新的规划?在目前全球经济无法走出低谷的情况下,罗克韦尔柯林斯如何看待中国区域的业务发展环境?在新业务拓展、新客户或新型号争取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规划?
Kent Statler: 总体来说,罗克韦尔柯林斯近几年在民用航空市场展现了良好的增长趋势,从全球来看,我们在商用飞机市场收获了不俗的订单,同时国际公务机市场也呈现出了回暖的态势。去年,我们完成了对爱瑞克的收购,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服务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向航空公司提供任务关键型数据和语音通信解决方案。通过这次收购,罗克韦尔柯林斯将业务从天空延伸到了地面。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个业务拓展到中国,让更多的中国航空公司选择我们的产品。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的GDP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像之前几年一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航空市场将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因此,中国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罗克韦尔柯林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中国有许多新的项目值得我们去努力争取,例如,北京正在兴建的第二机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机会。罗克韦尔柯林斯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全球各大机场都有使用,未来我们也将积极参与竞标。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大飞机》杂志2015年第2期,文/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