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黑龙江佳木斯西部的佳西机场机库中,停放着一架功勋飞机 通航飞机和民航客机不同,国内运输飞机的平均机龄在7年左右,一些使用超过十几年的老飞机都在逐渐退役,而通航飞机的服役期通常要更久。从1985年成立开始,北大荒通航历年引进的不同机型的飞机大部分仍在使用。目前,其机队规模已经涵盖15种机型的87架飞机。但颇让人遗憾的是,这些老飞机的一些伙伴之所以离开蓝天,并非是战斗减员 维修难不是北大荒通航一家公司的难题,新晋发展起来的通航企业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而且通用航空器和航材进口税费居高不下,不仅进口航材需要纳税,寄送到境外维修的飞机零部件在入关时也要缴税。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通航公司遭遇维修瓶颈?通航企业自身在化解瓶颈上做了哪些努力?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吗?
新发展遭遇老难题
今年4月,北大荒通航从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走出,开始在绥化市建设肇东机场,主要开展私用和自用飞行、体验娱乐飞行、空中游览观光等新兴通航业务。机队规模位居国内通航企业第一位,传统业务和新兴板块同步发展,但欣欣向荣的北大荒通航和其他通航企业一样,其实也面临着专业人员紧缺的问题。
据介绍,北大荒通航2010年成立了飞行培训分公司,与农垦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飞行学员,招收的学员优先满足公司自身发展需求。解决了飞行员的问题之后,飞机维修却成了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北大荒通航副总经理高凤才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新从美国引进的两款飞机 但人员压力并不是最大的。北大荒通航早就有了一套维修人员培养理念,即从部队引入技术熟手和从院校招聘理论高手,前者上手快,经过改装培训就可以上手,并且还能培养大学毕业生。“两条腿”走路既解决人员短缺的现实问题,让飞机飞起来,又为后续机务整体实力和素质提高储备了力量。真正让高凤才感到棘手的是机队机型结构复杂的问题,虽然北大荒通航的机队规模达到87架,但机型居然有15种,在自身维修人员能够满足各种型号飞机的日常维护的情况下,航材备件、飞机大修成了大问题。
航材购买难,飞机维修更难
这当中,“明星机型”的维修首当其冲。北大荒通航于1988年引进了第一批波兰制造的5架M18-a飞机用于农化作业,由于该机型载重大,且突击能力强、效果好,受到了公司的格外青睐。北大荒通航随后还购买了第二批15架M18-b飞机。它们至今仍然是农化作业的主力机型。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该型飞机已经停产 尽管国内也有生产适用于农化作业飞机的厂商,但遗憾的是,由于国内从事农化作业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多,只有北大荒通航和新通航的机队数量较大,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对这款机型重视不足,售后服务也跟不上,飞机一有故障就只能停飞。因为市场太小,国内飞机制造商在几款机型遭遇失败后也就没兴趣再进入农化飞机市场。“对有的已经停产的国产机型,我们会在全国找有哪些单位买了这款飞机,等到他们的飞机退役了,我们再把能用的航材买过来,维持着再飞”。
不光是制造厂家指望不上,即便有了相关航材,通航企业的飞机维修也有问题。很多通航公司自身机务的实力不俗,能够自行开展飞机的定检,但大的维修问题还是要交由专业维修企业或厂家解决。而依据我国现有的民航法规,对于从事航空器维修的企业,需要获得机型的维修资质,得到政府方面的验证。由于相当数量的通用飞机是进口而来的,部分国产飞机的关键部件也由国外制造,很多时候需要将其送往国外维修机构进行维修。而如果这些国外维修企业未通过中国的适航审定,就还要先由局方对其进行审查,维修时间会拉得很长。
解决难题的治本之策
为什么不考虑由自己完成对购买飞机的所有维修?高凤才说,除了适航取证需要的人员资质、厂房、设备等条件外,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国内其实有很多航空维修企业,对我们提出的飞机维修要求,他们要求提供相关部件的性能说明书,但这在我们购买飞机时拿不到,厂商不提供给我们,一来他们自己想着要做这块业务,二来很多部件也不是他们自己生产的,他们也拿不到相关资料”。
当所有的路似乎都走不通的情况下,通航企业的飞机维修工作怎么开展?高凤才认为,可以从两种路径出发,谋求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在航空维修领域按照通航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通航自身的标准,或可不必向对运输航空那样严格监管,毕竟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重要程度上要稍逊一筹。很多通航飞机上由国外生产的零部件其实国内也可以生产,性能、构造和生产使用的标准与国外原厂件是一样的,但依据现有规章,这些零部件的购买只能到国外,国内的零部件不能用,用了就属于违反规章。“单独制定一个标准,把国外飞机的维修和国产飞机使用的进口零部件包含在里面,我们的维修就会方便多了”。
而另一条路径也许能解决得更彻底。同样是通航企业,记者在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他们并没有遇到北大荒通航这样的维修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飞机很大部分是由其所属的中航工业集团生产的,因而在维修上能得到制造方的全力支持。他们除了拥有专门从事飞机维修的子公司外,自身也具备飞机大修能力,可谓同时拥有两支维修力量。
在国内通航产业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工业航空、农业航空这些传统门类的市场也将快速成长,国内通航制造企业如果能够抓住机遇,针对不同作业的需要,为通航企业量身定制作业效率更高的飞机,进而进军国际市场,凭借批量生产保证航材供应的稳定,才是解决通航企业维修难题的根本之道。
对于日渐火热的中国通航产业来说,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有很多,机场网络、保障设施、专业技术人才、空域资源……运营后方需要的维修业务似乎不那么重要,而目前通航公司面临的维修难题似乎也只是集中显现在历史较长、机队中有老飞机的企业中,不具有行业普遍性。但仔细分析,这些行业领跑者今天面临的维修难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等到行业壮大起来,问题的解决将会变得更为艰难。